部分热点收藏:
热点一:民国票据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民国时期商业银行在不同的时期对工商业、融资、金融发展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。票证经历了制作、发行、使用、消耗,然后停用、销毁等多个阶段,再加上战争以及政治运动,许多已经烟消云散,尽管商业银行结构庞大,但当时遗留下来的票证却非常少。毋庸置疑它的升值空间非常大。
热点二:文革票证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文革粮票大多出现在1967年至1972年,这一时期发行的粮票别具特色,首先是几乎所有的文革粮票上都使用了“革命委员会”印章;其次是当年除了全国通用粮票中没有印上毛主席语录外,各省市、县、区、镇几乎都发行了票面上印有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、“为人民服务”、“反对大吃大喝,注意节约”等毛主席语录;第三是很多“文革”粮票上都印有工农兵高举《毛泽东选集》和红太阳大放光芒等图案,就像当时的社会背景一样,大家都满腔热血对待生活、对待革命。因此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。
热点三:全国及地方票证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新中国成立初期,由于物资匮乏,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出,国家在1953年10月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,从此百姓生活进入了长达40多个春秋的“票证时代”。那时,各类票证五花八门充斥山城,粮票、肉票、布票、盐票、油票、煤票、烟票、蔬菜票……就连买糖果糕点、火柴肥皂也要凭票,票证渐渐成了城乡居民吃饱穿暖的一种保障。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,票证才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。因此收藏价值极高。
热点四:生活票证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内容极其特殊的酒票、理发票、油票、购粮券、鸡票、糖果票、木材票、鲜蛋票、肥皂票、煤票等是留给后人研究中国计划经济时代最真实的写照。具有历史意义,又兼具浓浓的人文情怀,令人回顾过往的岁月,具有非同一般的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。
热点五:少数民族票证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是双文字粮票,此外“文革”时期边远地区的语录票证、军用系列高值粮票,如果能够收集到都是珍品。一些使用时间较早、发行量较小、使用面又极窄的票证,以及和地方特色有关的、因为流通时间短而很快消失的票证,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。
热点六:侨汇券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侨汇券又称侨汇商品供应券、侨汇物资供应证,是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生活用品票证。一枚枚侨汇券就是反映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社会、政治、经济发展史的缩影。
侨汇券权威性比较高,又因为它是与人民币等值的有价票证,其印刷防伪性强,加上一省仅发行一组,不像粮票、布票那样一发行就是成千上万种,让人集不胜集。因此,藏友对侨汇券的收藏前景十分看好。
热点七:老股票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股票收藏形成的时间并不长,却被称为“继古玩、字画、邮票、钱币之后的第五大收藏”。很重要的原因是近几年其价格一路走高。如“氯碱化工”全套的价格从1000元攀升到4200元,“无锡威孚”则由200元攀升到2000元。
